一、专业介绍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是2021年教育处特设目录外专业,公司是首批开设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之一,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结合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在国家能源技术革命和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对传统采矿工程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培养并造就大批掌握智能化知识及应用的高级矿业领域人才。契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和鼓励高校加强煤矿智能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培育一批具备矿业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公司矿业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团队建设项目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也是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办学的重要平台。
二、培养目标
坚持“家国情怀、精英素养、能源特质”相融合的育人特色,培养能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符合社会经济和能源工业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和能源工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及素质,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智能化知识及应用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专业表达能力,能在智能采矿及相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施工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置
公司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员工在学习思政类、军体类、数理类、外语类、信息类、导学类和素质类通识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后,进一步学习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矿山机械及智能化技术、矿业系统工程、智能采矿学、岩层智能控制、矿山岩土力学、地下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通信、智能监测监控、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矿山数值计算与仿真、矿山物联网等专业必修类课程,以及矿业国际前沿、智能采矿专业外语等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同时,还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及未来发展趋势设置一定数量的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选修课程供员工修读。
四、培养特色
(1)坚持“厚基础、宽知识、重特色、多方向、强能力、强实践、善创新、研究型”现代及未来矿业行业人才和能源工业精英培养理念与模式,全面贯彻以学习成果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制定了服务于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注重员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建有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6个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个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先进采矿研究院、1个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均面向员工开放,为员工实验、实习、开展科学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学习,开拓员工国际视野。本专业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设有多个本科生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同时,本专业还设有“双一流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项目,由学校资助遴选的国际班员工赴国外相关高校进行为期1学期的交流学习,员工还可申请本博贯通培养,开辟了国际化智能采矿技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五、就业深造
在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煤炭、能源、矿业集团,设计院、科研院(所)等)、高等学校、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生产管理、设计、科研、工程质量评估、安全评估和教学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国内外均有需求。
全国已建成智能开采工作面200余处,煤矿行业的各大科研单位、装备制造企业、工矿企业均纷纷成立煤矿智能化研发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就有中煤科工集团、郑煤机集团、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等先后成立煤矿智能化研究机构。此外,华为、三一重装、中信重工、联想集团、海康威视、三大运营商等行业外企业近年来也相继成立煤矿智能化事业部,由此催生了对煤矿智能化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巨大。